本网讯 记者蒋学林报道 10月18日,在北京开达电力经济研究所举行的电力安全供应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就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安全供应、电力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原能源部国际合作司司长谢绍雄认为,电力改革不应该设置时间表,改革的动力从用户来,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用户得到好处,不是政府的政绩。电力改革具有探索性、实验性,应该容许失败,容许调整,容许多元化。中国地域宽广,不必是同一种改革模式。
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叶泽教授提出,电力下一步应走实用的、渐进的市场化改革,不一定拘泥于区域电力市场、输配分开后的双边市场等基本形式,特别是日前市场、实时市场等需要复杂技术经济条件、对效率又没有明显改进的市场形式。只要成交价格和数量中有一个要素是通过市场谈判形成的,就可以认为是市场交易,电力工业就实现了市场化改革。
原能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成章认为,价格是电力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如果价格的问题政府不承诺,不调到一定的水平,竞争上网就难以推进。发展中国家的电力改革难就难在这个地方,原来的电价偏低,一改革电价就要上升。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张粒子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的电价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国外通过财税政策调整的一些方面,我们也用电价去调整。电力市场化改革必须往前走,动力来自于用户和政府两方面。如果政府看准了,政府就大力推进。政府看不准的情况下,只有用户去推进。
BP中国投资公司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张驰认为,目前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困难反映出其所学的西方模型本身有问题,或者说不成熟。其在理论上比较好,有坚实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但西方经济学只讲怎样更有效,不讲利益如何分配。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有不同的利益追求,而又没有任何机制来确定,如何使获得利益的人匀出一部分给受到损失的人,所以改革中出现了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理事长何伟表示,电力行业改革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轨制,名义上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实际上是价格管制。煤价放开是市场,电价管制是计划,这种双轨制的状况是电力行业当前不安全的因素。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表示,我国最新的核电规划,到2020年装机6000万千瓦,其中提法是“积极发展核电”。核电肯定要发展,但还要谨慎,首先把资源问题搞清楚。不要建了一大堆核电站,等着其他国家和地区供应资源,应该在“积极”后面加上“谨慎”。
华能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谢进提出,政府一定要加强规划管理,提高规划水平,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特别要建立规划的制定和修正机制;政府的权威机构应及时公开必要的市场信息,对未来市场的预测要加强信息公开,引导投资者正确投资;项目投融资制度的改革要到位。
中电投集团政策法规部主任徐祖永认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远远没有结束,对能源的需求非常高,增长也非常快。电力作为优质清洁的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会继续提高。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到7.5万亿千瓦时,装机容量达到14亿~15亿千瓦。至少在未来的10年、20年,电力还是应该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上海电力公司计划发展部主任王伟国认为,现在电力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电力规划的滞后,电价机制改革的迟滞,直接影响到电力发展和电力安全供应。现有的电力管理体系难以对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电力安全供应形成有效指导。